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舆情网!

  • 当前所在: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交一份优秀的脱贫答卷

    时间:2020-03-05   作者:   来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首次确立了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的两大重点任务和两个必须要求,凸显了党中央决战脱贫攻坚、进军全面小康的战略指向和行动指引,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和关心三农的农本情怀。天镇县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全县80%的土地属于山地丘陵,总人口23万,农业人口19.1万,其中贫困人口4.76万。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程度深、三农短板多、攻坚任务重的传统农业县来说,践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完成好两大重点任务的现实意义尤为重要、实践需要尤为迫切、攻坚任务尤为艰巨。天镇县将重点从三个五入手,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重点关注五个特殊群体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群体。十三五期间,天镇县共建设集中安置点68个,完成整村搬迁109个,搬迁11261户27809人。其中,投资5.2亿元的县城东郊万家乐移民新区,涉迁群众10232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可以转为市民的就转为市民重要论述的天镇实践。天镇县将依托扶贫产业园区、扶贫技能培训基地、黄花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区,进一步加大产业支撑、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构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的后续扶持体系,助力万家乐移民新区搬迁群众越过城乡分界这条龙门槛,由老农民转身为新市民。

    有就业意愿的适龄劳动力群体。用好定点帮扶单位人社部的1000万元资金,打造万家乐人社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基地,按照发挥人社特长,结合就业特点,突出扶贫特色的三特要求,对全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和适龄劳动力,特别是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全员培训,构建定岗培训、以工代训订单培训的全新模式,彻底解决培训就业两张皮中梗阻问题,确保培训合格立刻上岗,让培训基地成为锻造天镇工匠的熔炉,成为防止出现用工荒的保障,成为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和城市贫困的战略支点。

    大学生和年轻人群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返乡的大学生和在外工作回家探亲的年轻人暂时赋闲在家。天镇县化危为机,不失时机地向全县企业发放了《天镇县用工企业复工摸底调查表》,精准掌握企业用工、复工需求,通过视频调度、村大喇叭广播、北京移动呼叫中心精准推送短信等方式,向每位大学生和外出务工年轻人宣传招聘信息,千方百计把他们吸纳在县内就业,在防止疫情输出扩散的同时,又把人才留在当地,为乡村振兴留住人,为实现人才振兴打下基础。

    监测户、边缘户和剩余贫困人口群体。全面建立防贫机制,自创六阶十八步三打六十攻工作法,进行细致全面的摸排,并逐户分析研判,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实行陪伴式、跟踪式帮扶。有就业能力的培训后,还要保证上岗拿到工资;自主创业的帮助申请小额贷款,并扶上马、送一程;发展产业的进行技术指导,还帮助解决销路问题;内生动力不足的鼓起来,没有劳动能力的兜起来,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对全县8275名没有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并利用村级光伏扶贫收益、资产收益分红等,为年老体弱的贫困群众量身定制水管员、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宣传员等公益岗位,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实现物质与精神双提升。

    集中打造五个品牌产业

    厚植乡村富民产业基础

    特色种养产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天镇地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将以旱作农业、功能农业为方向,在打造红芸豆、黄花、中药材、设施蔬菜、高效饲草5个万亩级种植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基地+合作社+补贴+农户扶持方式,实现特色农业稳产保供。同时,依托北京中地万头奶牛产业园,推进土地托管、整村流转、入股分红,发展优质饲草基地;依托大伟嘉金猪扶贫项目,发展120个千头生猪育肥场;依托驴、羊、鸡的传统养殖优势,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小农场,打造1万头奶牛、10万亩果蔬、20万只蛋鸡、30万亩杂粮、40万只绵羊、50万头生猪的特色种养格局,推动传统种植粮经二元结构向农牧种养粮经饲三元发展。

    农牧产品加工产业。按照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要求,把推进项目为王作为巩固脱贫摘帽的根本之举,借助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小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区金字招牌,发挥农牧交错带草食畜牧业优势、优质杂粮果菜的重要产区优势,扶持本土企业,引进外来企业,大力发展小杂粮加工、肉制品加工、食用油加工、优质白酒和脱水蔬菜加工产业,让传统产业得到升级,新型业态得到培植,为巩固脱贫摘帽打下长远的基础。

    文化旅游产业。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天镇县现有388处地上遗址遗存,除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影响较大外,长城遗址亦颇具特色,尤其是战国、汉、北魏、明四代长城遗址,展示出一幅涵盖10余个民族部落、横跨2000余年的历史图卷。天镇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省委、省政府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重大机遇,依托李二口错长城景观,全面推进李二口长城博览体验文化公园,打造一批不可不去的长城文化景点,搭建一个业内知名的研学平台,建设一处环境雅静的文创工作室,编排一部体现长城精神的实景演出,构建一个生态一流的康养环境,以李二口长城的一枝独秀,带出长城沿线21个旅游扶贫村的满园春色。

    家政服务产业。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医院看护、餐饮烹饪、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打造区域性劳务品牌。天镇保姆是天镇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成功创出的走俏京津、享誉全国的劳务品牌,目前已培训就业8300多人,人均年收入3.5万元,其中8名妇女在美国、加拿大就业,月收入万元以上,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天镇县将进一步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找出天镇保姆品牌与家政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探索初、中、高三级培训模式和订单式培训模式,全面推进品牌升级,力争用1~2年时间,年培训输出保姆达到万人以上,打造成叫响京津、面向全国的家政服务领军品牌。

    劳动密集产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定农民工就业的具体要求。天镇县要依托1.1万平方米的万家乐扶贫产业园,落地投产北京呼叫中心、云南普洱制茶、天津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招引京津冀劳动密集型产业签约入驻园区,力争提供就业岗位突破6000个,满足万家乐移民新区全部有劳动能力居民就近务工需求外,吸纳部分城乡居民长期务工,力争实现社会就业、政府收税、企业做强、产值倍增四效齐显。

    积极释放五大政策红利

    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制度红利。探索建立巩固脱贫成果制度,坚持靶心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政策不变,严守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保障防控体系和返贫预警机制,开展动态管理常态化工作,夯实保障式扶贫,稳定开发式扶贫,强化政策、帮扶、措施精准供给,适时开展回头看,持续稳定脱贫户,密切跟踪边缘户,坚决防止返贫户,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丢一户、不落一人。

    文化红利。天镇有孕育革命基因的红色土壤。我们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的要求,全面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等系列红色讲堂活动,用王振翼、阎秀峰、王德俊等天镇籍革命先驱的红色事迹,唤醒植根于居民心灵深处的革命精神,使红色文化全面激发、升华、传承和发展,构筑起振兴崛起的精神高地,激活干群奋斗动力。

    生态红利。大力推进荒山荒坡造林、坡耕地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生态管护脱贫、林业产业增收五大生态工程,实施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绿化造林等三项乡村提质工程,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参与度,既要厚植自然本底,又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也要让广大贫困群众实现稳步收益,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天镇形成生动实践,努力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逐步把天镇建设成为天镇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天城古镇、塞上明珠。

    科技红利。创新行政理念,探索政府与中科院、知名高校合作途径,提升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积极推进县级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人才库四库建设运用,加大财政、金融、人才、科技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县、乡(镇)两级的发展研判力、风险防范力和行政执行力。抢抓高铁经济机遇,接轨高铁时代,以大张高铁天镇设站为契机,加大天镇县融入首都经济圈的深度和广度,为天镇县五个品牌产业拓展市场。

    人才红利。畅通各类人才留县、返县渠道,以政策倾斜、资金支撑、平台优先等实实在在的举措,支持天镇籍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回乡创业。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一村一策整顿,依托国家人社部定点扶贫优势,大力培育乡村治理领头雁,打造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加强教育投入,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天镇县振兴崛起夯实人才基础;继续优化村医乡招村用模式,强化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提升群众健康卫生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天镇县将把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动摇,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一体推进,确保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向党中央交一份人民满意的天镇答卷。

    编辑:张静